十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决定启动对中国涉及清洗能源的法律、政策和做法进行“301调查”。中国商务部和发改委迅即反应强烈谴责。
两国经贸关系像北京深秋的天气一样骤然降温,几近触底。
中国清洗能源政策坏了美国梦
进步清洗能源是经济进步的年代需要,可以一箭多雕:其一,清洗能源可以缓解国家对化石燃料的进口依靠,为经济长期可持续进步提供持久动力;其二,可以大幅度地降低碳排放,不只能使本国环保达标,还能在国际气候会议上争得话语权;其三,在进步清洗能源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高科技商品和常识产权,出口这类商品和产权收益可观。
2009年2月,在就任总统一个月后,奥巴马就督促国会通过了《2009复兴和再投资法案》,注入7870亿USD资金挽救美国经济。其手段与“罗斯福新政”很相似,都是基于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对经济危机时期进行规范设计,唯一有什么区别就是清洗能源政策。
奥巴马政府把进步清洗能源产业视为挽救经济和增强下一轮国际竞争优势的核心工程,期望借用800多亿USD的投资,为美国民众提供46万个就业职位;摆脱对石油进口的依靠,达成能源独立;缩减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兑目前国际气候条款中的承诺;出口能源技术和商品。
奥巴马与美国能源部签订了《备忘录》,具体实行这个计划;需要美国交通部尽快为汽车制造业拟定燃料借助标准,降低能源消耗。2010年5月,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到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营销推广其清洗能源技术和商品,开始发展国际市场。
同时,美国还宣称,在将来10年内要投资1500亿USD用于新能源的研究和开发;先期投资110亿USD用于电网改造,50亿USD用于低收入家庭的能来源于给项目,45亿USD用于“绿色节能建筑”,6亿USD用于“绿色工作”练习项目,20亿USD用于下一代大容量电池研发;要充分借助风能、水能、太阳能和国内架海浪产生的能量,建设相应设施;等等。
2009年1月26日,奥巴马在白宫一次能源独立和气候会议上,高调宣布“大家要让世界了解大家已经作好了领导的筹备,大家要保证其他国家,譬如中国和印度,也效法大家”。
可见,新能源政策是奥巴马政府的敏锐神经,他们一直觉得后危机年代依旧是美国年代,不只要借用清洗能源技术成就需要全世界听从美国的安排,而且要从全世界营销推广能源技术和商品,攫取超额收益,达成美国经济新的飞跃。这种国家方案,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考虑。
但问题是,中国也看好了清洗能源这张牌。
迅速增长的国内需要使中国对进口能源的依靠度愈加大;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能源进口有围剿之势,中国需要什么,什么就涨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常常在国际气候会议上对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说三道四,不断施压。
这种国际国内形势迫使中国在能源政策选择方面只有华山一条路:节能减排的同时大力进步新能源。进一步说,假如中国在新能源的开发借助方面可以比美国开发的更好,进步的更快,危机之后与美国同步跨越,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分庭抗礼更不是没可能。
由此,清洗能源范围的角逐是中美两国在后危机年代争夺国际市场和国际话语权的制高点。这是一种国家方案的大博弈。美国要独占鳌头,不允许别人与之平分秋色,当然要探寻借口限制中国。
奥巴马政府争借助昏招
且看美国怎么样指责中国的新能源政策:“中国采取一系列不符合WTO的手段对风能和太阳能商品、新型电池与能源节省型交通工具的国内生产厂家进行不公平的保护,意图控制这类商品的国际提供;这类手段包含出口限制、禁止性补贴、对外国企业和进口商品的歧视性待遇、技术出售限制和对美国利益导致紧急损害的国内补贴。”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这类政策手段使美国每年对中国的清洗能源商品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美国贸易代表柯克指出,“清洗能源技术是创造就业的核心,大家必须要为美国工人、商业和清洗能源企业提供平等的角逐机会。”
中国政府的反驳也义正言辞。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发表谈话说:“对中国清洗能源有关政策的指责是毫无依据且不负责任的”;“据中方初步知道,美国在包含清洗能源在内的能源补贴项目高达2300余项,因此美方没理由指责别国在改变人类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而是应与其他国家一块,加大在清洗能源范围的合作,一同应付气候与环境的挑战”;“中方将依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国家进步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用一系列数字做了澄清:“美国在2010年1—9月,已经通过现金支付方法给美国的新能源企业提供了46亿USD补助,其风电企业获得了其中30亿USD的补贴”;“中国没任何新能源设施制造商歧视条约,从2003年—2005年,不少外国风电制造商和中国企业联合招标,它们既参与过中国项目的投标,也中过标”;“2009年,中国的风力发电市场约850亿元,其中21%采购于海外,这个数字足以说明,中国风力发电,给海外制造了很多出口中国的机会。”
与中国人“先礼后兵”的处事传统相反,美国的外交方案总是“先兵后礼”。这次301调查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做法有利也有弊:假如他们屈从于威慑,美国能非常快达到目的;但假如他们不惧威慑我行我素,美国就不能不大动干戈,或者悻悻取消。
这次301调查软肋不少,是奥巴马政府走的一步险棋,至少有三大忌讳。
第一,依据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原则,任何成员国都不可以单方面地采取报复手段,需要把争议的问题提交该争端解决机构进行裁决,在得到争端解决机构授权之后才能采取报复手段,这是一种国际共识。美国此次301调查与这个基本原则相背而行。
第二,所有奥巴马内阁成员都非常了解国内市场对美国的要紧意义,在很多场所多次提及需要与中国政府维持适度关系。无论是在WTO起诉中国对美国商品的贸易救济手段,还是迫使人民币升值,其目的都是为了非常不错地借助国内市场缩减贸易逆差。
不同于以往对某个行业的争议,这次301调查涉及中国很多核心行业,影响国家整体利益,触及双边关系的底线,中国不可能迁就。假如美国坚持单方面采取报复手段,中国必然对等报复。那时候,中美贸易战非常可能真的爆发。美国的贸易逆差不只不会缩小,反而会扩大,适得其反。
最后,很多美国人觉得奥巴马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一些事情上雷声大雨点小。可能考虑到在11月国会大选前拉选票,奥巴马政府抛出了“人民币升值案”和这次“301调查案”双重大礼。这种权宜之计非常危险,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假如采取强硬手段,中国不同意,要对等报复;假如不了了之,选民会觉得他们在愚弄民意,彻底失去对奥氏政府的信赖。
其实,对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这次301调查申请,奥巴马政府有一个非常不错的应付方法,就是推拖,等到国会大选之后再处置,给自己留下一点儿周旋的空间。
决战301的“中国功夫”
这次美国发起301调查的思想根源是美国人一直没舍弃单极主义思维,坚持觉得世界的领导核心只能是他们,绝不允许其他国家平分美国利益。这种思维在苏联解体前后达到极至,当时美国也确实达成了这个梦想。
不幸的是,“9·11”事件一夜之间让布什政府改变了基本外交方案,开始“新十字军东征”,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越陷越深。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恰恰在这段黄金时期,飞速发展经济飞速崛起,促进世界不断向多极化方向进步。
试想,假如“9·11”之后美国不盲目出兵,而是不断健全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或许中美之间的很多贸易摩擦早已发生,世界多极化也不会进步的这样飞速。从这个意义上,大家可以说是美国人的单极思维害了他们自己。
美国人否认这一点,奥巴马政府也否认这一点,仍然坚持单极主义思维。不一样的是,布什政府把这种单极思维适用于阿富汗、伊拉克等国家,达到军事控制的目的;而奥巴马政府把这种单极思维适用于中国,试图对中国经济有效遏制。
中国需要认清的是,美国目前处于一个非常矛盾的选择之中,在策略上试图维护领导地位,但经济上囊中羞怯,力不从心,这种悖论会促进美国政府不断输出民怨,探寻平衡。既然新能源政策是双方下一轮博弈的重点,笔者有理由相信这次301调查只是一个开始,将来在这个范围的纠纷和摩擦会愈加多。
怎么样处置?前期不饶不让的口水战自然不可防止。第一,中国需要对301调查猛烈抨击,打造适合的国际舆论。
其二,新能源政策是国家核心利益所在,不可以有丝毫让步。假如美国单方面采取报复行为,中国只能根据对等原则反报复。
其三,翻看多哈回合谈判期间各成员国提交的建议,大家发现中国很低调,提交的建议不多,远远低于印度、巴西等进步中国家提交的数目。目前,既然美国频频发难,给大家提供了非常不错的走向前台的机会,应该在多哈谈判中主动联合广大进步中国家,抵制美国的倡导,删改条款中仅对西方有利的条约,在规范层面上世界多极化进步的现实定格在条款之中,不给美国留下发难的原因。
301调查:好战的“美式装备”
301调查,简言之,是美国贸易代表依据“301条约”对其他国家的贸易政策进行调查。“301条约”的核心内容是:假如美国贸易代表确信,美国依据任何贸易协定所应享有些权利遭到否定;或外国的某项立法、政策或做法违反了贸易协定、与协定不同,或是不公正的,并给美国商业导致了负担或限制,则美国贸易代表需要采取强制行动,以达成美国依贸易协定所应享有些权利,或消除上述立法、政策或做法的影响。
301条约规范是美国政府奉行单边主义,输出其国家意志的主要工具。1998年,在欧盟香蕉案诉讼过程中,美国适用301条约对欧盟采取报复手段,欧盟于同年11月25日在WTO起诉美国,需要修改301条约中报复手段的推行时间。巴西、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古巴、多米尼加、厄瓜多尔、中国香港、印度、以色列和牙买加等16个国家纷纷响应,以第三方身份参加诉讼。但遗憾的是,专家组不可以找到美国301规范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相悖的原因,美国胜诉。